威九国际

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

课堂教学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。然而,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,有些教师舍不得留给学生预习的时间,而是直接进入教学情境,学生不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基本内容;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,优秀生捷足先登,学困生尚未反应过来,不知所云;课堂作业留在课后做,作业的质量,反馈和补差将会延时。这样的教学看似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,然而实得其反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,一定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。 
  1、预习有时间。 
  俗话说:“磨刀不误砍柴功”。预习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,尤其是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。课前5分钟预习,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,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,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,长期锻炼,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。有些教师舍不得在课的开始留给学生一些预习时间,总是从一开始就牵着学生的鼻子走,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。学习若缺少了思想上的准备和求知动力,一部分反应速度慢的学生也许就会落下前进的步伐。

2、思考有时间 
 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,为了节省教学时间,总是抛出问题后就希望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,而反应较快的总是优秀学生,他们在学困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,便能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,老师误以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所回答的问题,于是接着进行下一环节。在这种情况下,学困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,失去了参与的机会,失去了自信心,落下了跟班前进的步伐,差距无形中扩大了。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,一些问题,一两分钟解决不了,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领悟,得出好的答案。成人尚且如此,何况小学生?因此,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,让学生静思,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,静思不是冷场,而是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。 
  3、作业有时间 
  有些教师上课时把讲课时间填充得满满的,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做。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怎能在自由的黄金时间里静心作业?其效率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。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,大部分学生是不乐意的。其实,在课结束前适当留点时间,让学生做作业,其效果是很好的。首先,学生会感谢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,因此,作业会很认真;其次,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,适当指导;再次,教师可以有时间个别辅导学困生,让他们赶上集体前进的步伐。

教学教研
教师论文
课题研究
教学成果
教学活动
二维码